服务热线:13858924279

站稳农村市场 给“建材下乡”支招

发布:2010-02-25 14:35:55作者: 不详浏览量:3072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建材下乡”,这无疑为农民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春节期间,笔者借返乡之机对此进行专门了解,认为在“建材下乡”过程中,有关部门除了要引导农民量力而行,合理利用宅基地、避免占用耕地外,还需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建筑施工队的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建筑专业水平,尤其是增加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常识。  
  
  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农村建筑施工队虽然已逐步在实现“现代化”,好一点的已配有电焊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机、铁脚手架等,但对现代建筑的基本建设方法掌握不多,也没有配备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一般也不屑与他们为伍。出资建房者也没有雇请专业监理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督的习惯。建房从地基勘察、结构设计、水泥沙石钢筋材料的配比,到现场浇筑混凝土、装修完工,全凭泥水师傅的个人“经验”。所谓“经验”不过是泥水师傅自己平时总结出来的个人施工体会。施工队的技术水平如何、声誉好坏,靠的是所盖过房屋的人们口口相传,比如房顶没有出现明显的渗漏,墙壁没有变形,未出现大的裂缝,地基没有明显的沉降,房屋没有出现倒塌等。有些出资建房者与施工队没有签订书面施工合同,一旦出现纠纷,只能凭双方的诚信进行协商处理。  
     
  那么,这样建造起来的房屋质量究竟如何呢?笔者专程请教了几位学建筑专业的朋友,他们说,自己所在的村庄也是这么建房的。从他们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农村建筑施工队和出资建房者在钢筋混凝土等建筑常识方面均存在认识误区,想当然地认为,水泥的标号越高、钢筋越粗越多房屋就越坚固。因此选用的水泥标号一般都偏高,使用钢筋材料超量,存在浪费现象,增加了建房成本。最突出的质量问题则是屋顶和墙壁容易出现渗漏现象,主要原因是在设计和施工这两个环节上处理不当。毕竟不是专业出身,没有接受系统的建筑知识培训,也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依据的还是以前建砖瓦房的传统经验。  
     
  可以预见,如果按照城市建房标准,一整套程序走下来,那农民建房成本将大幅度增加。但如果仍然沿用现有做法,无疑也是不可取的。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在决定中标厂商时,要求厂商承诺,将商品的技术参数以宣传单张的方式印制散发,并在宣传单张上列举简明案例(要注意到南北各地不同区域的环境差异),加以通俗易懂地说明,方便农村建筑施工队掌握和具体操作。同时,有关部门应在不增加农村建筑施工队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加强对施工队的监管,尤其是加强技术指导,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帮助施工队迅速掌握基本的建筑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建材下乡”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搜索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