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2-05-23 16:22:13作者: 浏览量:11014
乔布斯与苹果世界相互映托,互增光辉。乔布斯,作为符号式的人物,成为苹果特质的一个背书,凭借“创造性破坏”,乔布斯把万千用户变成铁杆“果粉”;“苹果”的独一无二,完美强大又给乔布斯披上了更为神秘的色彩。
这一切,都成为推动“苹果”热热度不断攀升的推动力。
1月13日,iPhone4S在国内上市,出现了久违的抢购狂潮,成千上万的“果粉”不避严寒,通宵排队,一场场黄牛派对也在京沪等地上演,顾客之间大打出手的“盛况”并不鲜见,春节更是为火爆的销售添了一把火,中关村等苹果专卖店一度缺货。提前一个月上市的香港,为了打击“黄牛”,2月份,出台摇号销售新规,形式类似北京的摇号购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乔布斯传》一书上市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仍稳居畅销书首位,成为阅读时尚,《乔布斯传》被推崇、被爱戴程度,与iPhone4S相比,也似乎过犹而无不及。
但我们必须正视残酷现实的另一面,就像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LOGO一样,乔布斯也是一个“不完美”的,甚至“缺陷明显”的人,关注苹果公司,也应同样平等地审视那个完美中的缺憾。
如果时间倒转五年,那时iPhone、iPad等产品还没面世,苹果的市场表现仍一如既往的表现平庸,对乔布斯的崇拜又从何谈起。即使后来他光芒四射,但他吸过毒,辍过学,抛弃过私生女,曾被董事会无情地赶出公司,思维常常“偏执”,个性“乖张”,在参悟乔布斯“创新”与“创富”精神的同时,把这些侧面都加以关照,一个全面的乔布斯才会栩栩如生的“诞生”。
同样,我们在欣赏“苹果”在某种程度改变了世界的伟大之举时,在欣赏苹果产品带来的无限愉悦时,我们也应平等审视他的另外多面,甚至那些不太为人知的“阴暗面”。
相比中国“果粉”的贡献,毫无疑问,苹果的“惯例”是令中国消费者寒心不止的。
1月13日,iPhone4S在中国上市,与中国同批迎来的还有安圭拉岛、巴布达、玻利维亚等市场,后者需要在地图上仔细查找辨认。而美、英、日等国早在2011年10月14日便率先发售这款新品,随后1个月内,韩国等22个国家或地区也加入上市行列。中国市场的这一特殊“待遇”已成为一种“苹果式”惯例。
这个惯例与苹果在中国的销售占比不太相称。从数据看,2006-2011年苹果亚太区净利润增长2991%,苹果净销售额占比10%以上的市场中,除了美国就是中国。也不知这种歧视性的“惯例”何时才能走到尽头。
与苹果在中国销售占比不相称的,并不是到此为止。《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iPad是在内地组装,但劳动力价值仅占成本的2%左右,“血汗工厂”名副其实,这是连美国人都看不下去了,近日,美国有超过25万人签名请愿,要求苹果改善中国的“血汗工厂”环境、提高工人福利待遇。2月14日,苹果披露,应苹果公司要求,第三方机构——公平劳工协会(FLA)已着手对包括富士康在内的苹果总装供应商展开特殊的志愿性督察,笔者不禁要问,这种督查为什么不早一点到来?
这也是苹果的另外多面中的几面,都是值得消费者仔细端详的。
环顾、远眺中国四周,对乔布斯及其苹果,似乎没那么疯狂。
据报道,去年10月份,乔布斯病逝,国内媒体,无论是网媒还是纸媒,都阵势吓人。国内众多报纸都在头版“统一”大篇幅地放上了乔布斯和苹果的图片或者大篇幅的纪念文章,图片色块厚重,创意匠心,文章标题醒目、张扬。而在日本,关于乔布斯病逝的报道却相当冷淡,日本最著名的报纸《读卖新闻》关于乔布斯的死讯,不要说没有被置于重要位置,就连报纸头版的重要文章目次也难见其踪影。在英国,也似乎同样低调,《金融时报》在头版,只在最上方做了个小通栏的标题,用一句话“报告”了乔布斯的死讯。
iPhone的销售热潮在国外也似乎波澜不惊。伦敦市场调研机构Kantar Group报告显示,欧洲用户开始忽略价格昂贵的iPhone,转而选择价廉物美的Android智能手机。在过去几个月当中,苹果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经先后在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出现了下滑。
我们为何对乔布斯顶礼膜拜,对苹果趋之若鹜到无以复加呢?是我们这个时代太缺乏英雄了;还是迷恋于iPhone和iPad带来的前卫优越感不能自拔;还是我们丢失了必要的自信了,这,值得思考。
“苹果热”是不是该退烧了,我看应该。
下一篇:白领的午餐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