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沙漠”海砂无法作建筑用砂
发布:2009-04-01 14:19:41作者: 不详浏览量:2932
台湾海峡中南部的台湾浅滩蕴藏有丰富的砂资源,砂量将达数百亿立方米之巨。有媒体报道,这些砂可望满足海峡两岸未来百年以上的建筑用砂需求。不过这些海砂质量并不是非常好,无法作为房屋建设中柱子、房梁的建筑用砂,但作为奠基用砂是可以的。
以厦门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石谦博士、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张君元研究员、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蔡爱智教授为主的研究小组,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发现了位于台湾海峡中南部的台湾浅滩蕴藏有丰富的砂资源。《自然资源学报》3月份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表明,台湾海峡海底存在一个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蕴含数百万亿立方米沙子的巨大“海底沙漠”。
昨日,有媒体报道说,这些砂可满足海峡两岸百余年的建筑用砂。不过,蔡爱智教授表示,这些海砂质量不是非常好,海砂中贝壳含量和盐分都比较高,无法作为房屋建设中柱子、房梁的建筑用砂,但作为奠基用砂是可以的。
首提“海底沙漠”概念
昨天,记者通过多方努力采访到了研究小组中的一个成员———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蔡爱智教授。
据蔡爱智介绍,早在1986年,他跟随“东方红”海洋科考船到达台湾海峡进行考察时就已经发现“台湾浅滩”是移动的。他通过海底取样、水下电视、测深等多种手段得出这个结论,率先提出了“海底沙漠”的概念。
按照蔡教授的介绍,这片“海底沙漠”本应该存在与台湾海峡中部的,因为海峡北方的波浪较大,将浅滩一路冲了下来,往南偏移了100多公里。
至于海砂的来源,蔡老师认为,距今2.4万年到距今8000年这段时间里,台湾浅滩上面是没有水的。台湾高山上的砂石经过河水一路冲击下来,形成了冲积扇,这些冲积扇又形成了海底浅滩。
可用作奠基用砂
据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石谦博士、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张君元研究员、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蔡爱智教授发表在《自然资源学报》上的这篇论文介绍,“台湾浅滩”范围以30米水深为边界,面积为1.55万平方公里;若以浅滩分布的边界(40米水深)为边界,其面积可以扩展到2.7万平方公里,东面与澎湖列岛相连,西接闽南漳浦沿海区的礼士列岛和粤东的南澎列岛。
据初步评估,若砂层厚度平均以5米计算,总砂量将达数百亿立方米之巨,如此庞大的浅砂,可望满足海峡两岸未来百年以上的建筑用砂需求,而且“台湾浅滩”比较靠近大陆这一侧。
海砂粒径小于0.1毫米就不适合做建材,若小于0.625毫米就是泥。有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相关学者表示,台湾海峡确有许多沙丘存在,但粒径是否够粗、可作为砂石建材,仍有待评估。
针对台湾学者的质疑,蔡爱智表示台湾浅滩的海砂中间粗两边细,中部位置的海砂粒径达2毫米,两边的砂也有0.1毫米,“可以说,浅滩中全是粗砂,因为粒径很小的砂是无法在此停留的”。
不过这些海砂并不是质量非常好,海砂中贝壳含量和盐分都比较高,无法作为房屋建设中柱子、房梁的建筑用砂,但作为奠基用砂是可以的。
至于开采海砂,蔡教授表示广东方面已经开始在行动了。不过,要开采海砂却是要讲科技含量的,必须在海砂离距离水面最低的时候进行,时间大约是5月份左右,地点则是需要经过勘探。
至于海砂中蕴含的稀有金属,蔡教授表示稀有金属的含量估计没有到达工业开发的要求,没有太大的实际利用价值。
开发需两岸携手
“海底沙漠研究与开发是需要两岸携手一起来干的,不仅要共享研究成果,而且要开发也是要双方共同来合作的”,蔡教授在记者的采访中屡屡强调两岸合作的重要性。
事实上,对于海峡中线靠近台湾那一侧的勘探,他们是没有办法亲自前往的。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海图得知的,这是对科研存在非常大的限制。
据蔡教授介绍,他也跟台湾的专家探讨过,希望能探讨出一个两全的对策,为此他也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