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载体桩:地基基础的革命
发布:2009-02-04 14:55:12作者: 不详浏览量:1932
近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首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评审结果公示的通知,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的“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位于获奖项目名单之列。由于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填料、夯实形成复合载体,故命名为“载体桩”。据悉,“载体桩”技术还获得了2007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何为载体桩?
载体桩技术由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率先开创,据公司董事长王继忠介绍,载体桩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地基基础处理观念,选择下部层位稳定、土性较好的土层作为被加固土层,以桩端土体为研究对象。普通桩的承载力主要来源于桩的侧摩阻力,而载体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载体,载体通过反复填入建筑垃圾再以3.5吨重锤提升6米进行自由落体夯实,通过三击贯入度等指标控制密实度,随后再夯填一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从而由内向外形成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料和挤密土体形成的载体,使桩端土体得到最优的密实,将上部荷载有效传递给下面的持力土层,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技术特性
载体桩是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目前已申请了24项发明专利,形成了载体桩技术的广泛应用专利技术群,已适合绝大部分结构形式和地质条件的应用需要。公司董事长王继忠介绍,载体桩的特点和优势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优质、环保、节约、高效。
优质: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基础沉降。载体桩充分调动桩端地基土体的承载力,使桩的承载能力大幅提高,一般是同等桩长的普通灌注桩的3-5倍,从而降低了建筑物的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有效避免建筑物开裂等质量问题。
环保:消纳建筑垃圾,保护城市环境。以建筑垃圾直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平均一根桩可消纳建筑垃圾1-1.5立方米,一栋六层楼房可消纳建筑垃圾约200-350立方米,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其它废料,环保优势突出。
节约:减少基础投资,降低工程造价。由于有效减少桩的长度,同时以大量建筑垃圾替代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从而减少成型材料消耗,直接降低工程造价。相对于一般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为建设单位节约20-30%的基础投资。
高效:应用范围广泛,有效降低桩数,减少基础工序,施工机械安全,施工速度快捷。
应用
载体桩技术现在已经在全国26省175个城市被推广使用,主要应用在建筑、铁路、公路、电力、煤碳、石油、石化等领域,如在万科项目、北京动车段、北六环、南水北调等千余项工程中得到应用,累计为建设单位节约基础投资超过5000万元,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优良的质量和经济合理的造价,受到建设单位和开发商的青睐。随着社会对载体桩技术的了解,载体桩技术的应用前景会更广阔。
载体桩改变了传统的地基基础处理观念,被誉为地基基础中的一次革命。让建筑的地基部分既稳固又经济,同时还能促进循环经济,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载体桩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将大大减少建筑的地基造价,全线降低国内的建筑成本,在我国建筑业掀起一场革命 。